秋冬病毒來襲,你聽過『免疫負債』嗎?
過去幾年嚴格的防疫作為,不只抗新冠病毒,連帶許多傳染病都進入流行低點,卻也造成國人存在「免疫負債」的危機!進入秋冬時節,天氣轉涼,不只要防COVID-19,就連冬季常見病毒:流感病毒、輪狀病毒、諾羅病毒也開始蠢蠢欲動,面對病毒來襲該注意什麼呢?
免疫負債是什麼 ?
當防疫措施做得好時,會減少人體暴露在流感或其他病毒的機會,若沒有對抗病毒產生抗體的經驗,這時只要接觸到病毒,感染的機會就會提高,其他病毒就會開始爆發流行。把過去兩年沒有爆發的流行補回來,所以叫做「免疫負債」,像是還債的概念。
呼吸道病毒 -流行性感冒 / 一般感冒
流行性感冒是一種會影響呼吸道系統的傳染病,可擴及肺部造成肺炎,嚴重可能導致死亡,引起季節性流行則是A型及B型為主,流感與感冒的初期都有呼吸道症狀,但流感症狀通常比感冒嚴重,而且病程發展較快。
流行性感冒跟一般感冒有什麼不同?
流行性感冒病毒(Influenza virus)
- 病原體:流感病毒A、B、C型
- 主要流行季節:冬季11月下旬,1~2月達到高峰
- 症狀:高燒、頭痛、肌肉痛、疲倦、喉嚨痛及咳嗽等症狀
- 病程:較長,約1~2週
- 併發症:肺炎、心肌炎
- 傳染性:高傳染性
- 傳染途徑:飛沫傳染—咳嗽或是噴嚏、接觸傳染—因接觸到污染物表面上的口沫或鼻涕等黏液,再觸摸口、鼻而傳染
一般感冒
- 病原體:約有100多種,最常見鼻病毒、冠狀病毒、腺病毒
- 主要流行季節:四季
- 症狀:較輕微,常見有打噴嚏、鼻塞、流鼻水及喉嚨痛。少有咳嗽、發燒和全身酸痛的情形。
- 病程:較長,約2-5天
- 併發症:少見(中耳炎或其他)
- 傳染性:傳染性不一
- 傳染途徑:飛沫傳染—咳嗽或是噴嚏、接觸傳染—因接觸到污染物表面上的口沫或鼻涕等黏液,再觸摸口、鼻而傳染
腸胃道病毒 – 諾羅病毒 / 輪狀病毒
台灣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主要流行季節為11月到隔年3月間。
諾羅病毒:因為具有高度的傳播能力,加上只需極少的病毒量便就容易致病,所以任何年齡層都可能受到感染,往往在照護機構、學校、醫院、軍營等人口聚集的場所,都可能發生大規模群聚感染。
輪狀病毒:好發於5歲以下的幼童,一旦幼兒感染,常伴隨著上吐下瀉的症狀,讓許多家長忙到焦頭爛額,已經成為幼童的國民病
諾羅病毒 跟 輪狀病毒 有什麼不同?
諾羅病毒(Norovirus)
- 主要流行季節:11月到隔年3月之間
- 感染族群:大人、小孩各年齡層
- 症狀:噁心、嘔吐、腹痛為主,合併有頭痛、肌肉痠痛、發燒
- 症狀持續時間:病程短約2~3天 (較短)
- 傳染途徑:糞口傳染,多由接觸患病者的飛沫、食物、排泄物引起
- 疫苗預防:無
輪狀病毒(Rotavirus)
- 主要流行季節:11月到隔年3月之間
- 感染族群:5歲以下嬰幼兒
- 症狀:大人症狀不明顯,小孩以發燒、嘔吐、腹瀉
- 症狀持續時間:時間較長,約4~5天(較長)
- 傳染途徑:糞口傳染,飲食或是接觸病患碰過的玩具、門把、棉被等
- 疫苗預防:口服疫苗
感染照護5大重點
勤洗手
需注意個人衛生,備餐/進食前、如廁後及照顧病人後(如為嬰幼兒或老年人更換尿布或處理排泄物),應使用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,至少20秒。
妥善清潔環境
建議使用75%酒精或適當稀釋後的漂白水,定期清潔經常接觸的物品,及消毒被污染之環境。
補充水分
患者會出現發燒、上吐下瀉的症狀,因此需維持身體水分及電解質的平衡,避免發生脫水。
注意營養攝取
急性期應先短暫禁食,讓腸胃獲得休息,再逐步少量多餐,選擇易消化避免高油脂的食物。
免疫力營養素攝取
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系統,益生菌能幫助調整腸道菌叢生態,進而調節免疫系統;充足蛋白質維持肌力及白血球生成;維生素D.E.C,參與細胞複製、免益調控及抗氧化反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