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林鼎生技】專業保健品、專業寵物保健品OEM/ODM代工

什麼!原來「這個」可以預防大腸癌 ?!?!

平均每35分鐘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癌 !

這幾天不少的新聞媒體都在報導有關大腸癌,其實不只是藝人,在台灣罹患大腸癌的人口其實逐年增加,平均每35分鐘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癌!因大腸癌初期幾乎無症狀,因此當出現症狀時通常已經到癌症第2-3期。 

大腸腺瘤/瘜肉會演變成大腸癌?

研究顯示,有9成以上的大腸癌是由 瘜肉 / 腺瘤 所引起的。當腸道發炎時,容易引起黏膜增生,而出現瘜肉。腸道瘜肉,尤其是「 腺瘤型瘜肉 」,表面會出現血管增生,若未即時處理掉,很容易進入「異常增生(Dysplasia)」的階段,進而演變成大腸癌。

 

大腸瘜肉/腺瘤注意6大症狀

1.糞便帶有黏液/血液:不只是痔瘡會有血便,腸道瘜肉也會造成深紅或黑色糞便。若糞便有不明黏液需要留意及觀察。

2.排便習慣的改變:便秘與腹瀉交錯、糞便型態改變(糞便變細、變水)等。

3.不規則的腹痛或絞痛:腸道瘜肉也會引起腸道阻塞,造成腹痛或絞痛的問題。

4.常覺得裡急後重 (排便排不乾淨) : 若腺瘤/瘜肉長在直腸或離肛門較近的位置,會引起便意但是去了又排不出來,或是排便後仍然解不乾淨

5.不明原因貧血:部分人會出現腫瘤出血的狀況,導致血液流失引起貧血。

6.體重莫名減輕
部分大腸癌前期症狀會出現因腫瘤阻塞,腹痛,導致營養攝取不良,或腫瘤轉移而引起而使體重逐漸下降。若在3個月內體重莫名降低至少5%以上,需要就醫進行進一步檢查。

預防大腸癌要怎麼做?

除了定期做大腸鏡有助於即早發現大腸內的腫瘤/息肉,可以透過「6招」來預防大腸癌!

1.飲食以 原型食物 為主

研究顯示,攝取過多的紅肉、加工肉品 (如: 香腸、火腿等)及其他高精緻糖類飲食容易引起大腸癌的發生。多攝取食物原型態,如彩色蔬果、全榖雜糧類、魚肉等相對能避免腸道處於長期發炎的狀態。

2.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

選擇優質的膳食纖維來源,像是寡多醣、難消化性麥芽糊精、菊巨纖維等植物型膳食纖維來源補足腸道所需的纖維,維持腸道良好環境,同時提供益生菌生長營養來源。

3.補充腸道 益生菌來調整腸道菌相

2019年Gastroenterology期刊最新研究發表顯示,針對50多位大腸癌患者於手術4週後補充益生菌 (以比菲德氏雙歧桿菌、龍根菌及乳酸桿菌屬為主),連續補充6個月之後,顯著降低血液中的促發炎因子,尤其像是TNF-α, IL-6, IL-10及IL-12,同時能改善因化療或服用藥物後所引起的腹瀉及腸胃道不適。研究也指出,益生菌除了能調節腸道菌相環境,還能幫助降低癌細胞的分化及促進癌細胞凋亡。

養成每日補充益生菌,尤其以比菲德氏菌屬的龍根菌及雙歧桿菌,至少1-2次,能有效降低大腸癌的發生。

(參考資料:Zaharuddin, L., BMC Gastroenterol 19, 131 (2019))

4.補充足夠水份及養成良好排便習慣

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,能幫助維持腸道的整潔乾淨,同時降低20%-30%的大腸癌發生風險。另外,每日補充足夠的水份才能幫助腸道蠕動及維持腸道的正常機能,成年人每日所需要的水分大約為2000-3000 c.c

5.維持良好體態,保持運動習慣

統計顯示,肥胖者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1-2倍,而21%-25%的大腸癌原因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所引起。每天規律運動至少30分鐘,每週運動至少150分鐘,尤其以有氧或阻力訓練的中強度運動能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。

6.定期進行腸道菌相檢測糞便潛血檢查

透過非侵入性且便利的腸菌相檢測,只要一顆花生米粒大小的糞便,即可定期追蹤及了解腸道菌相狀況,並且獲取各大疾病風險報告。以預防醫學的方式,了解自己的腸道菌相才能補充有效調整腸道環境的成分,達到預防大腸癌的效果。

延伸閱讀: 腸胃道全方位精準分析-次世代定序NGS檢測

error: 如果需要相關內容,歡迎聯繫林鼎生技。